懸掛在聯合國大廳的世界地圖上,僅僅標出了中國四個城市的名字,它們是北京、上海、南京,另一個便是重慶。點擊重慶版圖,人們會很輕易地找到一個叫武隆的縣城,因為那里有中國的第六處,重慶唯一的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地。2007年6月,武隆喀斯特以其無與倫比的美學價值和重要科考價值,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為中國平添了一張遞向世界的名片。從此,武隆是世界的武隆,重慶因武隆而更國際。
芙蓉洞珊瑚瑤池
縣無城編戶二里
武隆地處烏江下游,東連彭水,西鄰涪陵、南川,北接豐都,南界貴州道真,幅員面積2901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總人口43萬人。
武隆因一山“逶迤如龍(《明一統志》語)”而得名。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因與廣西省一縣同名,故改“龍”為“隆”,寓興旺發達之意,更名武隆縣,沿用至今。早在5000多年前,武隆縣境內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春秋時,武隆縣境為巴國屬地;戰國至秦代,武隆縣境為楚國黔中地、秦黔中郡屬地。經過漫長的歷史變遷,直到唐武德二年(619)年,武隆才獨立成一個縣。
盡管武隆發軔于夏商,置縣于唐初,但形如利劍的烏江,在把武陵山和大婁山劈成兩半的同時,也把處于兩山褶皺地帶的武隆削成兩塊,然后又分割成若干高山和峽谷,從而把武隆禁錮在峻嶺深壑之中,到了明末清初,武隆還是“縣無城,編戶二里(《讀史方輿紀要卷六十九》語)”的荒蠻之地。“好一個武隆縣,衙門像豬圈。大堂打板子,河邊聽得見”的民謠,是舊時武隆縣真實而生動的寫照。
造物主賜最美禮物
“美景何其多,大美喀斯特(《中國國家地理》語)。”中國地質學會洞穴委員會主任朱學穩說,“武隆是‘中國南方喀斯特’最美的一段。”
喀斯特是地球上千奇百怪地貌形態中的一種。“中國南方喀斯特”由云南石林、貴州荔波、武隆喀斯特共同組成,總面積達1460平方公里。云南石林以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為主;貴州荔波以森林喀斯特為特色,而武隆喀斯特則是以奇特的溶洞群、天生橋群、天坑群、豎井群、地下伏流、大峽谷、地縫、間歇泉等形成的立體喀斯特。武隆喀斯特融山、水、洞、泉于一體,集雄、奇、險、幽、絕一身,擁有被稱為“地下藝術宮殿、洞穴科學博物館”的芙蓉洞、“世界最大天生橋群”天生三橋、世界首次發現的后坪箐口沖蝕型天坑群、芙蓉江喀斯特峽谷、龍水峽地縫等奇觀。“這是造物主送給武隆人的最美禮物,它們或壯觀、或秀麗、或峻峭、或幽深,令文人留戀,讓科學家癡迷,更讓探險者膜拜。”朱學穩說。
“武隆是地質、地貌,特別是喀斯特發育演化特征的杰出典范,具有重大美學價值。”全球喀斯特鼻祖、國際洞穴聯合會主席、洞穴與巖溶科專家、水文地質學家福特教授,被芙蓉洞面積達30平方米、盛開著一朵朵珊瑚晶花的珊瑚瑤池驚呆,因為這種景觀,在世界上只有法國的克拉姆斯洞穴有,然而它的面積只有芙蓉洞的十分之一。
“非常榮幸我見過世界上許多美麗的喀斯特景觀,但今天我在中國重慶武隆見到的卻是世界上最頂尖、最特別的喀斯特奇觀。”歷時30年,歷經35個國家研究喀斯特的國際地理學會主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成員、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教授約翰·冠,仰望天生三橋之間連續生成的兩個世界罕見的巖溶天坑,興奮得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一樣。
“可惜的是,直到現在,國外還沒有人知道中國武隆有這么奇特壯觀的喀斯特奇觀。這些喀斯特奇觀在世界其它地方都是很少見到的,相信這里將會成為世界重要的旅游地區和地質科學研究場所。”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威廉姆·布朗寧·懷特,站在龍水峽地縫間,沐浴著從“縫”里射進的一米陽光,這樣預言。
2006年,著名導演張藝謀把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唯一外景點選擇在武隆天生三橋。這部電影后來紅極一時。
提前完成“軍令狀”
“武隆是2003年走上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艱難旅程的。”武隆縣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周濤說,當時他是武隆縣風景名勝管理局副局長,是武隆申遺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經過武隆人的努力,2005年,國家建設部正式確定重慶武隆、云南石林和貴州荔波共同組成“中國南方喀斯特”,為2007年中國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唯一項目。
周濤說,接到建設部通知后,武隆縣迅速成立了申遺工作指揮部,并抽調38人集體辦公,還立下了一月內完成環境綜合整治、價值研究、文本編制等工作的“軍令狀”。同時,聘請國內外專家指導和提供技術支撐。“在那一個月里,所有工作人員全都在辦公室睡地鋪、吃方便面,哪怕家就在辦公室旁邊也沒人回去過。而且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有好幾人都病倒了。最讓人感動的是洞穴專家朱學穩。”周濤說,73歲的朱學穩到武隆后就生病住進了醫院,老人一邊輸液,一邊修改文本,還要撰寫科考資料。就這樣,大家用28天時間完成了任務,比“軍令狀”規定的時間提前了2天。
2006年1月13日,一份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筆簽署的申遺文件,以中國政府的名義遞交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2007年6月27日13點15分,在新西蘭舉行的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武隆喀斯特以其無與倫比的美學價值和重要科考價值,得到全票通過,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六處,重慶唯一的一處世界自然遺產,與九寨溝風景名勝區、黃龍風景名勝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三江并流”自然景觀、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比肩,為中國平添了一張遞向世界的名片。“接到從大會現場打來的電話,武隆沸騰了,人們奔走相告,我和同事們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周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