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藝謀與重慶武隆的喀斯特山水相遇時,碰撞出了《印象武隆》的火花。此次《印象武隆》作為旅游創新案例強勢進入了由重慶市政府主辦的“百萬市民游鄉村暨重慶非去不可十大創新案例”公眾投票排行榜前列。武隆喀斯特旅游集團副總經理黃道生今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印象武隆》本身就是創新,通過本次評選活動的推出得到了市場和市民的廣泛認可,有著非常正面積極的作用。
《印象武隆》開拓文化+旅游新模式
黃道生表示,“印象·武隆”大型山水實景歌會是全國第七個印象系列。由“印象鐵三角”的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傾力打造的全國第七個印象。“印象·武隆”從構想到成功試演,歷時6年,占地300畝,斥資2億余元,成為重慶唯一一部展現巴蜀地區恢弘壯闊的地理風貌和歷史人文的大型實景演出。
《印象武隆》上映一個月以來人氣爆棚,場場爆滿。黃道生透露,演出劇場共設計安裝觀眾座位2600余個,逢周一到周四的上座率可達到85%左右。周末場更是一票難求,后來經過協調,逢周末加演一場,如此也是座無虛席。
究其原因,黃道生認為,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伴隨著旅游產業的轉型發展和上檔升級,已經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和國家AAAAA級景區兩塊“金字招牌”的武隆,迫切需要文化的支撐,以實現旅游發展的“兩條腿”走路。因此,“印象 武隆”的成功演出,既改變了武隆旅游文化內涵欠缺的現狀,也從真正意義上填補武隆文化產業的空白。
原生態風貌很重慶很震撼
據悉,“印象•武隆”演出劇場選在武隆縣仙女鎮桃園大峽谷。距仙女山鎮大約9公里,處于喀斯特自然遺產地核心區,峽谷呈“U”字形,高低落差200余米。四周為陡峭的山峰。為了增加觀看的險峻感,觀眾將穿越225米的時空隧道進入演出劇場觀看演出。原生態的旖旎風光成為最重要的看點;為了增加演出的厚重感,演出場地范圍內原住居民不進行搬遷,保持原有居住狀況,成為“印象•武隆”實景演出的原生態風貌;為了讓增加觀眾的參與度,劇場設計從舞臺延伸至看臺,看臺又融入舞臺,演出全程,實現演員與觀眾的零距離接觸。
強大的演出陣容,專業的藝術表演,200多名特色演員現場真人真情獻唱,眾多專業演職人員組成強大的演出陣容。為了體現民風民俗的原汁原味兒,50多名當地村民將做為原生態演員參與節目演出。
此外,璀璨奪目、風情萬種的特色燈光效果是“印象•武隆”最大的亮點之一。“印象•武隆”共設計安裝2000多枚特色光源,采用高科技手段從不同角度照射到山體上,營造出時而高山流水、時而群星璀璨,時而漫天雪飛,時而春和景明的舞美效果。聲、光、電與實景交相輝映,產生夢幻般的吸引力。
開山鑿石、拉船呼號、用力吶喊,用心生活。“號子”是“印象•武隆”的主要內容。全程將“號子”、“哭嫁”等即將消失的民俗形式以及“棒棒兒”、“麻辣火鍋”等最具重慶特色的人文元素相融合,藝術再現川渝地區獨特的“號子”文化,展現巴蜀人隱忍堅韌、團結協作、頑強求生、樂觀豁達的精神品質。讓觀眾在70分鐘的演出中親身體驗自然遺產地壯美的自然景觀和巴蜀大地獨特的風土人情,帶給觀眾完美的視聽享受和精神震撼。是印象系列中最為煽情,最能體現民間文化的一部大型實景演出。
旅游創新評選對《印象武隆》產生積極影響
本次由重慶市政府主辦的“百萬市民游鄉村暨重慶非去不可十大創新案例”將對《印象武隆》起到積極正面的影響。據稱,武隆縣委、縣政府不懈地探索全新的理念來保護和傳承人類文化遺產,用文化創意讓武隆變得更加美麗。
《印象武隆》喚醒大家即將消逝的記憶,找回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精神世界。《印象武隆》的公演,必將把武隆旅游帶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必將成為重慶的一張靚麗文化名片,為武隆和世界之間架起了一座友誼和文化之橋。
項目成功上演,必將對提升武隆旅游的文化品位,助推武隆乃至重慶旅游上檔升級,加快武隆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打造具有震撼力的國際旅游目的地、“中國武隆公園”等品牌,整體推動武隆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產生深遠的歷史意義。而重慶非去不可十大創新案例評選活動本身也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通過本次活動的推動,讓《印象武隆》得到市民和市場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