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王俊杰
本網訊(記者 袁嘉穎)“一個核心吸引物,配一個小鎮,拉長一個產業鏈,這就是旅游發展的模式,這個模式的關鍵就是要把這個核心物打造得非常有吸引力。”5月14日武隆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涂華林給萬州黨校三峽“重慶”庫區產業發展專題研討會班的學員們傳授著武隆旅游發展的經驗。
摸清家底 給景區定位
旅游現在是越來越受重視,全國有條件的縣市都在做旅游,但是真正能做成規模的縣也就四五十家。2007年,武隆聯合云南石林、貴州荔波共同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無一反對票的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自2003年連續舉辦了中國重慶武隆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這一切的成功源于武隆對自身的定位。武隆的定位就是一個國際性的旅游景區,目前在國內,只有海南和貴州才提出要打造國際性的旅游景區。“要成功的確定景區的定位,一是要對旅游資源進行普查,就是把自己家底摸清楚;另一個就是要對旅游資源進行評定,是自然景觀?是遺址遺跡?還是其他。”涂華林說。
建設良好的外部環境和配套服務
旅游景區它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和相應的配套服務。“武隆定位是一個國際性的旅游景區,那么作為一個國際性旅游景區,即使是一個外國人來到了武隆,就算沒有導游,他吃住行游娛購也不會有障礙。”涂華林說。武隆積極的朝著國際性旅游景區建設,并計劃花20年的時間將2901平方公里的縣域全境作為整體,進行“國家級公園”打造,依托仙女山片區、芙蓉江芙蓉洞和芙蓉湖片區、白馬山片區和后坪片區,串起全縣260多個景區,建設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中國武隆公園”。當地居民也能通過旅游產業的帶動,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樹立旅游品牌
這些年武隆著重打造了的國際山地戶外公開賽、冰雪童話節、仙女山音樂節等一系列旅游品牌。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武隆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在打造旅游品牌的過程中也注重提升文化的包裝。武隆與張藝謀合作,在天生三橋拍攝的《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武隆旅游在國內外名聲大噪。而今年4月23日開始公演的印象武隆,更是將武隆文化旅游帶到一個新的高度。
全民營銷 人人都是宣傳員
隨著旅游業蓬勃發展,營銷的重要性日益凸現,好酒也怕巷子深,旅游最關鍵的是人。武隆能夠連續舉辦森林旅游節和國際山地戶外公開賽,打造出“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兩大金字招牌,把以前一個“窮鄉僻壤”的仙女山石梁子,變成了擁有30家四星級以上酒店的全市全國最美鎮,把以前一個“窮山惡水”的貧困縣,變成了旅游接待數量超千萬的全國知名的旅游大縣。這與武隆樹立品牌效應,強勢營銷息息相關。“全民營銷,每一個武隆人都是宣傳員。人人都是服務員,人人都是清潔工,武隆這個大家庭的環境是要靠每一個武隆人來維護。只有好的口碑,好的服務,才能讓游客來武隆。”涂華林說。
談起這些年來武隆的發展,涂華林如數家珍。武隆也以它嶄新的面貌逐步的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