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姚會)5月9日,重慶晨報帶頭,文化界、旅游界10位名家觀賞《印象武隆》實景演出,并于次日展開懇談研討會。眾位名家從各自專業角度對《印象武隆》作出鑒賞點評,對張藝謀印象團隊所打造的《印象武隆》給以充分肯定,均一致斷言它必將經久不衰。
場地恢弘、效果震撼
整個演出場面很大,演出場地是一個巨大的U型大峽谷,最高落差高達兩百多米,這種給人帶來的震撼延續了張藝謀的一貫風格。
在整個演出中,聲、光現代科技應用得非常極致,整體的、崇高的、充滿力量的觀念貫穿整個過程,在纖夫、抬滑竿等場景中都能看到一種整體的力量,這種視覺和聲光效果很具震撼性。“從觀眾的反應來看,非常成功。”市作協副主席、詩人李剛這樣說。
契合旅游市場的文化需求
把已經消失的川江號子作為整個演出的主線,串起火鍋、抬滑竿等重慶民俗特色,通過纖夫對拉纖的懷想和整個大場景的對比,給觀眾帶來心靈上的震撼。
“在2012年中國旅游的關鍵詞中,其中一個就是文化,從世界范圍來看,早在90年代的時候文化旅游就已經成為旅游的一個非常核心的關鍵詞,大概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旅游活動都與文化有關,武隆在2012年推出印象武隆,契合了當前大旅游市場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費趨勢。”結合中國乃至世界旅游市場的發展,重師旅游學院院長助理胡志毅作出這樣的點評。
另外,從文化保護的角度來說,武隆通過《印象武隆》替重慶把號子文化以舞臺藝術的形式保留下來,讓它得到延續,這也是對重慶文化的一個重大貢獻。
印象創意在若干年都有市場
從《印象劉三姐》到如今,張藝謀的印象創意已經有很多年了,本身張藝謀印象創意在中國都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在今后的若干年,我相信張藝謀的印象都是有市場的,因為現在文化市場與旅游市場的結合才剛剛開始。”市歌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這樣感慨。
另外,與張藝謀第一個印象——《印象劉三姐》相比,在某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它以川江號子,串起重慶眾多民俗特色,總體看效果非常不錯,也很有看頭。
原生態與現代相結合 極具沖擊力
《印象武隆》以實景為舞臺,以故事為結構,穿插一些民俗方面的符號,運用高科技、現代的燈光和舞臺設施,將民俗中間的號子、哭嫁以及火鍋等元素進行戲劇結構。這種原生態與現相結合,從觀眾反應來看是震撼的,從呈現來看是成功的。
“把傳統的原生態的東西與現代的東西結合起來,這點應該說是很不錯的,另外覺得昨晚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的這個現場的氛圍,觀眾的情緒調動比劉三姐要好,而且有互動,從旅游的角度來說,這個效果是很不錯的,至少觀眾認同了這個東西。”重慶工商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王寧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