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重慶武隆巖溶研究基地奠基儀式在仙女山新區隆重舉行。
這是我市首個巖溶研究基地。據悉,該基地的成立,將進一步提升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調查研究、科學管理與開發、監測和保護的水平,地質災害防治、監測預警,將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地質科學院常務副院長朱立新,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副主任郝愛兵,重慶市園林局局長助理葛懷軍,縣領導楊國權、金鴻、劉有法、張維斌、杜洪超出席奠基培土儀式。
楊國權在致辭中說,武隆喀斯特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以來,嚴格堅持“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順利實現了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的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走上了一條立足重慶、叫響全國、走向世界的開放發展之路。武隆巖溶研究基地的落成,將進一步提升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管理和開發水平,并滿足地質災害防治、監測預警的需要,使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為早日建成中國武隆公園,實現綠色崛起做出積極貢獻。
據了解,武隆巖溶研究基地,是中國地質科學院在巖溶科學領域首次與地方合作建立的巖溶研究基地,也是重慶首個巖溶研究基地。建設用地面積40畝,主要包括觀測試驗用房、綜合科研、培訓和科普用房,巖溶科學試驗研究場地(露天)等設施。建成后,巖溶研究基地將開展包括氣象監測,水、空氣、巖石、土壤以及崩塌、滑坡監測,洞穴和天坑穩定性的監測、數據傳輸、匯總與處理、預警預報等工作。巖溶基地將以武隆為重點,以重慶為中心,向周邊喀斯特區域(川、渝、鄂、黔)輻射,形成我國西南巖溶地質調查、監測試驗、科學研究和國際合作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