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王潮歌和樊躍打造的“印象系列”早已蜚聲世界。昨日記者獲悉,這個“鐵三角”的第七部作品“印象武隆”將于4月23日在武隆仙女山桃園大峽谷上演。這部歷時近6年創作、被總導演王潮歌形容為“與自然相處最長的作品”也將是他們最后一部室外實景演出。昨日,總導演王潮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解讀了“印象武隆”的亮點:“觀眾們將在200米余高的巨大巖壁,聽到‘川江號子’的聲音,那是一種讓人靈魂出竅的震撼。”至于“印象武隆”的效果,王潮歌也充滿自信地回答:“那一定比《阿凡達》還絕妙。”
真人真唱
勝過世界最好劇場
“印象武隆”是“印象系列”里唯一一個在天然形成的劇場里的演出,也是“印象系列”第一次以實景歌會為表現形式。在桃園大峽谷里,觀眾們將坐在藤椅上,面對200余米高的巨大巖壁,傾聽300多位專業和原生態演員帶來的“川江號子”;在70分鐘的演出中,感受巴渝人的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精神。王潮歌告訴記者,“印象武隆”里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男女主角,因為情感大于情節。王潮歌對記者說:“這里全部是真唱,真人真心真情,沒有任何修飾。在這里我們用回聲做了一個作品,用演員們的口技與拍打他們的身體發出聲音來表演,當這樣的回聲在峽谷里響起,這大自然的聲場是全世界最好的劇場都達不到的效果。我們沒有高科技營造的燦爛,這不是一個秀。我們的演員有纖夫的后代,有拉過纖的人,也有來自汶川、庫區的人,但他們用最干凈的聲音表達出最真實的情感,那是一種讓人靈魂出竅的震撼。”
實景呈現
比《阿凡達》還絕妙
“印象武隆”的劇場位于一個“U”形的高山峽谷地帶,場景設計了一個228米長的時空隧道,劇場的外墻還布置了手繪壁畫,觀眾身處其中將感受到武隆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王潮歌還沉醉在那美麗的自然景色里,“我們在那里養了一群鴿子。昨天峽谷里下了一場大霧,鴿子飛起來穿過層層霧靄,還有陣陣清風徐來,我怎么覺得自己就身處仙境呢。”
王潮歌還向記者透露了其中一個場景:“我們設計了一條飛船,從峽谷的這端飛去另一端。在昨天那場大霧里,船如同航行在太空中,與四周變換的綠色、藍色燈光相配合,我身邊的人問我:‘你看,這難道不是《阿凡達》?’但我跟他講,他那是人工制作的3D,我們這個是真實的景色,比那還要絕妙。”
本組稿件 記者 盧圓媛
導演專訪
王潮歌:
重慶人的敬業讓我感動
王潮歌透露,張藝謀當初來武隆拍《黃金甲》都是她推薦的:“我給張導介紹了這里,導演一看峭壁就被震撼了。”結緣“印象武隆”,她打趣地稱是因為奧運會期間吃了許多武隆豆腐干。“吃著豆腐干就會想起武隆的景色、武隆的人。奧運會結束,惦記著豆腐干,我們就來了。”
王潮歌說,武隆的景色美得讓她吃驚,讓王潮歌吃驚的還有川江號子:“我希望能把纖夫的哨音、精神留下來。因為當那號子聲在崖壁上撞擊,你就會覺得偉大。”說到這里,她的眼眶濕潤了。而重慶人的精神,更讓王潮歌吃驚。王潮歌向記者回憶了一個片段:“有個演員有次摔暈厥了,我們搖他好半天,他都只能翻白眼微微點頭,然而12個小時過去,我看到他又坐在第一排,光著膀子大聲地唱起來。”王潮歌的眼眶再次紅了,“能跟他們合作我真幸運”。
“印象”之益
自然環境得到保護
帶動周邊發展
4月23日“印象武隆”進行首演后,接下來有望每天演出。由于仙女山的氣候,最初的幾年冬天不會演。據悉,這將是“印象系列”的最后一次室外實景演出,“印象武隆”也有望成為重慶旅游的一張新名片。
昨日武隆方面介紹,為保護仙女山的自然環境,“印象武隆”特地從峽谷外圍開鑿了228米的隧道,觀眾從隧道進入演出場地觀看演出。劇場建造在世界自然遺產地的外圍,在建造的時候只要地表稍微有點損壞,都會立即進行恢復。
帶動周邊發展
“印象系列”自推出以來,也帶動了不少周邊地區的發展。有資料顯示,“印象劉三姐”養活了10萬人,如今“印象武隆”也有望帶動周邊的旅游、農業等的發展。比如現在武隆方面就有意在劇場周圍推出一些酒吧、咖啡廳等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