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武隆仙女山鎮出發,驅車來到群山中的桃園大峽谷,觀看《印象武隆》大型山水實景演出。
這個名為《印象武隆》的實景演出,是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當年在天生三橋拍攝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時的設想并擔當藝術顧問,由王潮歌、樊躍總導演的。自2012年正式公演以來,蜚聲中外,先后獲得了“最佳旅游演出獎”、“重慶市旅游文化重點項目”、“重慶市重點文化產業項目”、“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等榮譽。
桃園大峽谷緊鄰著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天生三橋。夜幕下的接待中心燈火輝煌,有美麗的接待樓房、寬廣的停車場,還有小型賓館……我們沿著石梯,登上一塊平臺,來至演出劇場的獨特的入口——長約200多米、寬可通過汽車的“時光隧道”。隧道一壁,排列著數十幅巨型的川江纖夫(船夫)們沿著亂石遍地、懸崖險灘的江岸,赤腳裸身,彎腰躬背,艱難辛苦地拉纖的真實照片;另一壁是武隆仙女山、芙蓉洞等風景區的彩色照片。觀看那些形象生動,在燈光映襯下極具吸引力的圖片,又在我腦海中增加了印象。我想,《印象武隆》的演出實景和思想主題和這許多圖片大概有聯系吧?
穿過隧道,前行十數米,我們走進演出劇場。啊,這是我初次見到的別開生面的劇場——它建在“U”形的大峽谷中,依山就勢,在斜坡上架建觀眾座位兩千六百余席,對面那高大寬闊的山巖就是天然的屏幕,山巖至座位間的一塊谷地以及座位兩側的中式房舍,就是天然的演出場地。它頭頂浩渺高遠的藍天,四周山巒和巨峰鑄成圍墻,它的燈光設備也安裝在四周的山巖和峰林之間。它不是一般的露天演出場地,而是獨具一格的大型實景露天劇場。獨特呀!這是我對《印象武隆》的一個新奇美好印象。
我們在演出中看到了以真山真水實景為背境,川江纖夫們躬背彎腰,齊心合力,奮勇拉纖闖灘的情景再現,聽見了雄壯宏亮的號子聲聲。老船工對烏江船夫昔日生活的訴說,船夫兒子對父輩艱苦經歷的解述,把水上生命之歌——川江號子的豪放偉力,宏大氣勢,表現得驚心動魄,維妙維肖。它讓我聯想起鼓舞中國人民英勇抗日的《黃河大合唱》,川江船夫與黃河船夫一樣,他們發自肺腑的雄偉歌聲,是生命偉大力量的體現,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是激發鼓舞人民勤勞奮進的人間瑰寶,是世界非物質文化的奇葩。這正是《印象武隆》的主題思想。《印象武隆》還把“哭嫁”、“滑竿”、“棒棒”、“麻辣火鍋”等極富重慶特色的民俗、民風及民間傳說融合起來,通過實景再現,使演出節目的內容和題材,更加富有巴渝地方特點。難怪,演出過程中觀眾們不斷發出一陣又一陣掌聲,而且有一些人大喊:“過癮!”文藝作品越具有地方色彩,就越有獨特性,越通俗平易,越有吸引力,越有魅力!《印象武隆》就具有這種魅力。這是我對《印象武隆》的又一個新奇美好的印象
觀看《印象武隆》,不但是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享受,是蕓蕓眾生的精神世界的洗禮,而且也是對現代科學技術運用于文藝演出美好成果的欣賞。我們坐在觀眾席上,隨著劇情的發展,一會兒見到群星閃耀的浩浩夜空;一會兒見到波浪起伏的江水,木船航行水中;一會兒看到“重慶火鍋”的表演現場……所有這些都是光、電、聲與峽谷劇場實景的巧妙結合,是亦真亦幻的3D燈光的效果。先進的現代燈光設備,遍布大峽谷四周及山巒上下的兩千多個特色光源,加上三維激光,點聲源聲像定位等多種科學技術的運用,讓演出產生亦幻亦真的巨大魅力。這是我對《印象武隆》的再一個新奇美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