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武隆仙女山的那個傍晚,霞光鋪天,呼吸著高山上清新的空氣,心情極其愉悅。殊不料后半夜突降大雨,叮叮咚咚打在投宿旅館雨棚上,一直響到天明,讓人再也難以安睡,心里直埋怨這雨來得不是時候。早上起來推開窗,窗外細雨霏霏,天空依然晦暗,心情沮喪不已。但既然來了,不去景區又有些不甘心。抱著到此一游的想法,我們撐著傘、穿著雨衣紛紛匯入游客大部隊。
仙女山海拔兩千多米,春天來得晚,城里的花兒都謝了,這里的落葉樹還是黑不溜秋的,桃花、玉蘭花、迎春花開得正艷,花瓣兒掛著水珠,一副楚楚動人、我見猶憐的模樣,柳樹是發芽了,嫩嫩的柳葉眉掛了一串串。
毛毛細雨中的天生三橋,到處濕漉漉的,雨霧彌漫,呈現出喀斯特地貌的別樣風景。而最讓人驚奇的,是天龍橋和青龍橋下細若飛霧的瀑布。看多了飛花濺玉、一泄千里的豪放瀑布,對這淡若煙輕若塵須定睛細看的瀑布反而不知如何形容,更不知它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是霧,可為什么都是珠簾狀的;如果是大瀑布衍生的小瀑布,可周圍都沒有嘩嘩作響響聲如雷的大瀑布。
我們一行人驚奇地觀察了很久,卻懷著重重疑問離開。如果天生三橋是自然奇觀,那么這細若飛霧的瀑布則是昨夜突降的雨帶給我們的別樣驚喜。突然就很感動,對昨夜突降雨水的不滿之情一掃而光,這仙女山的雨下得多么及時,不僅讓我們感受天生三橋鬼斧神工的神奇造就,還平添一幅新風景,真是太有眼福了。
其實,有福的不僅僅是眼睛,還有耳朵。途經天生三橋的羊水河峽谷一路奔流,黃水滔滔,經天龍橋、出青龍橋,過黑龍橋,一路猶如三龍戲水,真是轟轟然如天河傾,茫茫間雨霧飛,美不勝收。
在龍水峽地縫,沿棧道回旋下行,地勢越加險要,不時品味峰回路轉之妙。在銀河飛瀑處,我們駐足在巨石飛突形成的巖洞里,越往里走光線越暗。不見水流,只聞峽谷水聲轟鳴,那氣勢,如萬馬奔騰般、春雷轟響般、千鼓齊擂般,似乎昨夜的大雨全部匯集到了這里,挾雷霆萬鈞之氣勢在奔突、沖撞和飛躥,形成眾多的湍流和瀑布群。
從銀河飛瀑下行經九灘十八潭,一路棧道迂回曲折。因為只有一條棧道通行,無第二條路可選擇,很多地方只能穿越水簾洞,從瀑布下沖過去。路又窄又陡,眼前流瀑飛泄,不敢停留,我們高舉著雨傘,一路尖叫著,猶如坐過山車般急刺刺沖過一道道水簾。穿過這一段驚險、刺激的棧道,發現自己鞋子、褲子全濕透了。而落在后面的一朋友,因留戀地縫峽谷風光走散了。他驚覺后舉目一望,突然前不見同行友人、后不見其他游人,一種 “被穿越”的恐懼感攫住了他的心,之后他飛快穿過棧道飛瀑,才追上了大部隊。
說老實話,龍水峽地縫比天生三橋更具探險性,穿越飛瀑流泉成為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們不約而同再度感嘆起曾經在心里埋怨了無數次的昨夜大雨。這個時候想它,覺得它是多么知性、熱情的雨啊,將一切景觀洗滌、沖刷得干干凈凈,捧出一幅新雨后的山水畫。如果沒有雨,當然也能感受流水淙淙的歡愉,卻感受不到銀河傾倒、吼聲如雷的磅礴氣勢,體驗不到坐過山車般穿越水簾洞的驚險和刺激。更可貴的是,這場雨在白天停歇了,讓我們拋卻雨衣雨傘,越逛越有興致。
去武隆仙女山游玩遇上一場知性、熱情、靈性的夜雨,如同峨嵋山頂遇見佛光,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遇上,真是何其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