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美麗的仙女山上一片萬紫千紅。在鋪天蓋地的彩色世界里,有一叢叢鮮紅似火的“春風草”花開得特別耀眼、特別嬌艷,給大自然增添了無限的生機。每次游覽仙女山,總要采摘一束“春風草”花,寄托一縷深深的敬意和悠悠的思念。
1983年春天,我作為縣文化館的專職文學創作干部,走上仙女山去收集四川省二路紅軍游擊隊的英雄資料,當第一次見到“春風草”花時,雙眸頓生異彩,立刻對它的形態、它的艷麗、它的燦爛、它的韻致留下深深的印象。在山上林間種了幾十年中草藥的秦大伯看到我對那花有一種異樣的感情,便神情肅穆地對我說,晚上,你來聽我講講有關它的動人故事吧。
入夜,臉上刻滿歲月痕跡的秦大伯,在他看守藥地搭建的寬大草棚里,生起一堆熊熊的木疙篼火,溫了一壺當地釀制的包谷酒,煨著一鼎罐燉熟的野兔肉。在主客暢飲就餐中滿懷深情地講述了關于“春風草”的來歷:
1930年春天,四川省二路紅軍游擊隊在涪陵羅云壩成立后,為了開辟革命根據地轉移到仙女山上,領導窮人鬧革命,組織群眾武裝打土豪劣紳,開展轟轟烈烈抗租退押分田地的斗爭,半個月時間就鬧紅了天。涪陵的國民黨反動派和地方土豪劣紳對此產生了刻骨仇恨,很快就組織地方民團發動了對紅軍的圍剿。
一天,紅軍宣傳隊正在雙河壩坨田的院子里為群眾演戲。當地逃跑外出的黃姓地主勾結涪陵白濤的民團武裝來偷襲。敵人悄悄摸上坨田后山的埡口,即被放哨的赤衛隊員發現,紅軍迅速組織部隊迎敵,機槍、步槍組成一道嚴密的火網,從山梁上四面八方掃射下來。敵人偷襲隊摸不清紅軍的實力,倉促應戰一陣就退下山去。
中午快到了,紅軍宣傳隊的一個小炊事員,發現自己的菜刀在剛才緊急出動時忘掉在坨田的院子里,于是就轉身回去尋找。他剛剛跑進院子,便被第二次來偷襲的敵人包圍了。敵人把他堵在院子里,揚言要捉活的。那位小炊事員十分勇敢,面對敵人的包圍臨危不懼,一手握馬刀,一手提菜刀,想奮力沖出重圍。敵人見此情景,個個不敢上前。小炊事員趁機左拼右砍,一連殺死了五六個團丁。民團頭目眼看不能生俘,只好命令開槍殺害了那位小紅軍。
第二年春天,在埋葬英勇犧牲的紅軍炊事員地方,原本無名的花草變了模樣,葉子長得又寬又大,莖桿變得又粗又壯,花瓣也由粉白變為殷紅。其后,滿山遍野的這種野花都鮮紅起來,在荒原上燃燒,在叢林里噴血。山民們都說,這野花是蒼天顯靈,由紅軍的鮮血染紅的,后來就把它取名為“春風草”……
秦大伯娓娓地講著故事,那飽經滄桑的古銅色臉上,淌著兩行晶瑩的淚流。后來得知,老人就是當年赤衛隊的一員,和犧牲的紅軍小炊事員是要好的戰友。幾十年來,他一直住在山上種藥,也是為了陪伴長眠這里的戰友。
翌日清晨,我來到野外,帶著崇敬之情采下一大束閃耀著露珠的“春風草”花,當沉浸在綿綿追思中的時候,從山坡牧羊的少女群中,傳來了一曲清麗動人的歌聲——
“春風草,綠茵茵,男女老少迎紅軍;紅軍來了烏云散,窮人翻身作主人。
“春風草,開紅花,一開開到窮人家;天下窮人團結緊,打倒土豪把田分。
“春風草,尖又長,孩兒成長靠爹娘;爹娘就是共產黨,帶來幸福萬年長……”
聽著激昂的旋律,凝視著手中的鮮花,我不禁從心底涌起連連的贊嘆:春風草,你是在春風沐浴的季節里生長,是革命先烈的鮮血將你花朵染紅;你不愧為花族中的驕傲,是神州大地的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