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石林擎天柱
白云鄉擁有50多畝天然成片石林,其中最高的一根石柱高達10多米。石林位于白云鄉紅色村生基坪農業社,大部分隱藏在灌木叢中,是典型的喀斯特溶巖地貌。遠處望去,整個石林形狀如原子彈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其中最高的一根石柱高達十余米。令人稱奇的是:就在這些石柱、石臺上,一些綠色植物在那兒生根、發芽,那生機蓬勃的綠樹、藤蔓或長于石林之巔,或立于石林之下,充分顯現了他們頑強的生命力。
白云啟教寺寺廟
啟教寺位于白云山約海拔1000米左右,因始建于唐朝的啟教寺寺廟而得名。其座落山脊的九條山口,傳說是東海龍王帶領其八個子女為民降雨休息留下九條的山口,故有“九龍口之稱”,現存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左右,有佛爺、觀音等正殿,靈官、劉、關、張、魯班、趙七等下殿。秦廣、楚江、閻王等十二殿。十王殿、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每逢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香會近2萬人前來求佛保平安。
白云石林
白云石林位于彈子山葫蘆大尖腳下,東臨縣城1小時車程,西臨重慶主城區1個半小時車程,面積約32000平方米,遠處望去,整個石林形狀如原子彈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石林從平原地緩緩而上,各種姿態的石頭隨著地勢的變換而變化,奇石參差峰巒,千姿百態,巧奪天工,有的獨立成景,有的縱橫交錯,連成一片。石林多松樹、藤蔓、山花等植物,形成藤石交纏、山、樹、花交相輝映的自然奇觀。石林周邊還有竹海和原始森林和小平原,可打造為集避暑、休閑、狩獵于一體親近自然地。
有獅子石、濟公扇、石海螺
進入便可見一頭向前奔跑卻掉轉頭驚恐地盯著對面一把巨大石扇和石海螺的健壯石獅。相傳有頭成精的雄獅到處襲擊人畜,群眾苦不甘言,卻無可奈何,恰逢活佛濟公云游到此,便求其除害,濟公用海螺仿母獅發情的聲音,引出雄獅,用扇子將正轉身逃跑的雄獅化成石獅,但知道獅子已成精,恐自己離去又復活,于是將扇子和海螺化成石扇、石海螺將其永遠鎮住?,F在,石海螺吹出的聲音優美動聽,可傳出幾千米之遠。
十龍廟
相傳一佛教大師趕著十條龍尋找有佛緣之地,來到葫蘆大尖腳下,見對面沿綿的山神似十條龍,頗感有佛緣,便將所趕十龍變成十根柱子訂在山上修建了寺廟,潛心修佛,終成正果而去,卻留下十根柱子,故稱十龍廟。
轎子山
因遠看像一頂古代的轎子,故稱轎子山,是白云石林最集中的地帶,怪石林立,俊、奇、秀,置身其中,猶如進入迷宮,最具代表的是高達數丈的石牌、巨大的石鼓,當地群眾付予了神奇的含義,“石鼓對石牌,干溝水不來,有人震得響,銀子加抬杠抬”。
如來佛、倒石樁
在木家洞水庫旁,一蹲雙腳盤坐、雙手合攏、面帶微笑的如來佛石目視著一個高達數丈、頂寬十數米、底部幾米的巨大倒立石,仿佛在爭比靜心、禪性。
葫蘆大尖
看完石林景點,可直達葫蘆大尖,葫蘆大尖是白云最高峰,尖頂有巨大的草坪,可盡覽白云風光,時而白云流動,時而云霧升天,你腳下頓感飄飄,眼前時隱時現的的大小山頭原來就是你前路之間。若是天公作美,碧空萬里時,漆黑的夜晚你站在尖上那唯一的石頭墩子上向重慶放眼,那朝天門的燈火據說也能清晰可見。
大洞河風光
大洞河轄于長壩、白云、鐵礦3個鄉鎮,是烏江的一級支流石梁河的源頭,東起長壩鎮雙石子,北至南川區的樂村,全長12公里,流域面積25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米。大洞河屬于山區性河流,神奇的大洞河峽谷可開發旅游景區10公里:有險峻的河谷(谷高約300米),天生的自生橋,神秘的大洞河口,奇特的農田溝石田,自然生長的娃娃魚,形勢多樣的瀑布,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獼猴,還有多道美麗的傳說。峽谷環境清幽靜,風光旖旎,翠竹蔥濃,可打造為避暑休閑的觀光場所和探險圣地。
龍田溝
在大洞河與南川交界處的拖險巖有放眼望去一片水汪汪的石梯田,共有12塊,相傳有12條龍在此洗澡、嬉戲,故稱龍田溝,從下到上代表了12個月,如果是哪塊石田干枯,就預示著那月是干天,當地百姓用來當晴雨表,合理安排農事。
神龍峽地縫
從龍田溝往下就是有一線天之稱的神龍峽地縫,約有3公里,猶如神龍穿過,此處危巖多峭、壁高如削、奇峰秀瀑、遍布石鐘乳、溝壑夾窄,最窄出只有3、4米寬,抬頭仰望,只見一線天空。
自生橋
神龍地縫出來就是漂著古老紙廠竹香的自生橋。橋面有寬達2、3百米的草坪,由于大洞河沿巖盛產毛竹,解放前就在此造紙,供應周邊。
大洞暗河
在自生橋旁,河水向著一巨大溶洞流去,在自生橋下旁流出,大洞河名由此而來。向洞內200米遠,只見洞口縮小到只有2、3米大,被河水吞弒不見身影,但無論有多大的洪水、溶洞都能消得完。具當地人介紹,為了試探溶洞的長度,向洞內放了一件包裝好的衣服,守了三天三夜才見衣服流出來,可見其洞之長、之深。
盤山石路
連著自生橋的是有著99道彎、被挑礦工磨得光滑的懸崖盤山石路,路開鑿于高達數十丈高的懸巖峭壁上,是以前鐵礦石挑運工、鐵礦人進出的通道。
腰站甩甩鐵索橋
修建于解放前的腰站鐵索橋,懸掛于懸巖銷壁上,高達數十丈,當走在橋上猶如踩在半空騰云駕霧,甩來甩去,故稱甩甩橋,站在河底抬頭望去,橋小于手掌大小,懸在空中。
游走在大洞河峽谷,同時還可欣賞懸巖峭壁跳躍的國家三級保護動物黃猴、成片的毛竹、棕竹林,不禁輕吟起 “兩岸猿聲啼不住,只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