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烏江、千里畫廊”。文人墨客對這條天險(xiǎn)烏江留下“蜀中山水奇,應(yīng)推此第一”的贊譽(yù)。烏江貫空武隆,其山有夔門之雄、三峽之壯、峨眉之秀;水如碧玉流,人在畫中行,駕車行駛在寬闊、平坦的沿江公路上,仿佛進(jìn)入水墨仙境,遠(yuǎn)山神秘、近山奇雄、溝壑清幽、山巒秀麗、一里一景,氣象萬千 ……
烏江,古稱黔江、枳江、涪水,源于貴州高原,自西南向東北奔騰于大婁山系和武陵山脈之間,全長 1050 千米,流經(jīng)渝黔 46 個(gè)縣、市,至涪陵注入長江, 為長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 烏江的山有劍門之雄,三峽之壯,峨嵋之秀,桂林之美。遠(yuǎn)山神秘,近山 雄奇,溝壑清幽、秀麗、唯美。其中著名的山峰有插旗山、彈子山、仙女山和白馬山等著名風(fēng)景區(qū)。
烏江的水,碧若琉璃,暢游烏江,有“船在畫中行,人在畫幅中”之感。清代詩人翁若梅贊賞道:“蜀中山水奇,應(yīng)推此第一。”烏江之美,在一洞、兩江、七峽。一洞為芙蓉洞;兩江即芙蓉江、大溪河;七峽有三門峽、邊灘峽、鹽井峽、關(guān)灘峽、中嘴峽、門栓峽、羅家沱峽。其它景觀還有巴王陵、鴨江小三峽、白馬古鎮(zhèn)、羊角鎮(zhèn)、觀音古洞、烈女巖和關(guān)灘等。烏江景觀有“九堰十三峽”之說。“九堰”是指九座古代所修的旨在提高水位的攔河大堰,包括白濤堰、白馬堰、巷口堰、江口堰、鐵磧壩堰、羅家沱堰、三洞磧堰、萬足堰、洪杜堰。“十三峽”即:三門峽、邊灘峽、鹽井峽、瓢兒峽、中嘴峽、咸山峽、魯居峽、門栓峽、羅家沱峽、磨寨峽、馬蜂巖峽、龍門峽和半邊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