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了,許多家長計劃著帶孩子去各地旅游。怎么去?參團去。可是如果參加旅行團,一些常見的陷阱你就必須知道:①導游、司機為多拿回扣引導游客購物;②旅行社汽車和司機是臨時雇來的,有安全隱患;③旅行社安排的行程與合同不符;④合同內暗藏免責條款……跟團游9大陷阱,提早了解不受騙!
陷阱1:導游誘購
旅行社安排的旅游景點少,購物點多,導游、司機為多拿回扣引導游客購物的時間太長,嚴重影響了游客的行程,帶游客去購物的地方多為虛高定價的商品,游客購物上當的情況屢屢發生。
陷阱2:廣告誤導
廣告承諾不兌現。有些廣告承諾免費看景點,免費送回駐地,但實際上每到一地都想方設法另收費,消費者實際支出遠遠超過約定。
陷阱3:安全保障
司機與旅行用車往往被忽略。有的旅行社是租賃來的車、臨時雇傭的司機。因該司機駕駛技術不熟練,或者車輛安檢不達標,給旅客的行程安排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陷阱4:合同不履行
旅行社在給游客安排吃、住、游等方面與雙方簽訂的合同不符。例如有些旅行社承諾2人一個房間,其實到目的地是4人一個房間;本來是看5個景點,其實只看了4個。
陷阱5:隨意轉團
一些旅行社由于報名的游客太少,組不成一個團,在游客不知情的情況下,把這些報了名的游客轉給其他旅行社,由別的旅行社負責帶團,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
陷阱6:模糊用語
在一些旅游廣告中,總會出現一些虛假、模糊的用語。例如,在住宿條件中宣稱“準三星”、“相當于三星”等模糊用語;在價格上使用“豪華游”等,可當消費者旅游時,“準三星”也許根本沒有星,“豪華游”更不知豪華在什么地方!
陷阱7:嘗鮮“新景點”
所謂新景點其實是工地:有些旅游公司抓住旅游者喜歡看新景點的心理,把一些正在修建或正在籌劃的旅游景點說得天花亂墜,消費者真正看到的卻是一片工地。
陷阱8:無法成行的線路
一些旅行社為了省錢,故意設置“行程陷阱”。運作方式是,由組團社在旅游行程表中設置一兩個無法成行的旅游線路。這種實際上無法成行的線路,一般游客在行程表上尤其在旅游廣告上是不會輕易發現的。進入旅游地之后,地接社便以各種理由更改行程,或帶游客就近游覽,有的干脆就讓游客就地逛街。
陷阱9:旅游合同藏貓膩
一些旅行社從不主動與消費者簽訂旅游合同,即使簽了合同,也常常在行文中出現很多加重消費者責任、免除旅行社自身責任和義務的條款。如安徽某旅行社與消費者簽訂的合同中,關于旅行社的違約責任全部為空白,旅行社不承擔任何違約金。
如今,國家旅游局已開通“我要投訴舉報”信息平臺,面向全國集中受理旅游市場違法違規案件舉報。如果您遇到“旅游陷阱”,也可以向當地旅游部門投訴和舉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