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著名佛教名山是哪些你知道嗎?它們分別是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和普陀山。分別供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和觀音菩薩。而其中的五臺山又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五臺山—文殊菩薩之道場(山西)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的東北部,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區(qū)的五臺縣、繁峙縣、代縣、原平縣、定襄縣,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區(qū)臺懷鎮(zhèn),距五臺縣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會太原市240公里。山西五臺山與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并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五臺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陸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億年以前。到震旦紀時期,又經(jīng)歷了著名的“五臺隆起”運動,形成了華北地區(qū)最雄渾壯偉的山地。第四紀時期,冰川覆蓋了五臺山,至今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冰緣地貌。
五臺山地層,完整豐富。特別是前寒武系地層,發(fā)育典型,已經(jīng)成為全國研究對比的重點地區(qū)。五臺山境內(nèi)的絕大部分地層組段,都是以本地區(qū)的山、水、村、鎮(zhèn)命名,充分顯示了其在地學位置中的作用。
峨眉山—普賢菩薩之道場(四川)
峨眉山位于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nèi),景區(qū)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岳型風景名勝。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峨眉山平疇突起,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zhì)地貌而著稱于世。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zhì)博物館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明代詩人周洪謨贊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為天下名山。
古往今來,峨眉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游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閑療養(yǎng)的勝地。峨眉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游人不絕,永葆魅力。
九華山—地藏菩薩之道場(安徽)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九華山,原名九子山,詩仙李白贊其九峰秀如蓮花,有“靈山開九華”之吟,故得名“九華”。
她與五臺、峨眉、普陀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有“蓮花佛國”的美譽。現(xiàn)已開放山前、九華街、閔園、天臺、花臺五大景區(qū),環(huán)行步道30余公里,風景區(qū)總面積約120余平方公里,區(qū)內(nèi)現(xiàn)存寺廟94余座,僧尼700余人。
九華山佛教歷史悠久,晉代時傳入,唐代盛極一時。唐開元年間,新羅國(今朝鮮)高僧金喬覺渡海來到九華山修行,稱地藏菩薩轉(zhuǎn)世,他圓寂后,九華山被辟為佛教地藏菩薩的道場。
“九華一千寺,撒在云霧中”,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以其風光旖旎而獨領(lǐng)風騷,又以“香火甲天下”和“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名揚天下,是善男信女們的朝拜圣地。
普陀山—觀音菩薩之道場(浙江)
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游勝地。如此美麗,又有如此眾多文物古跡的小島,在我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灣以東約100海里,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12平方公里,呈狹長形,南北最長處為8.6里,東西最寬外3.5公里。最高處佛頂山,海拔約300米。
普陀山既以海天壯闊取勝,又以山林深邃見長。登山攬勝,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島浮在海面上,點點白帆行駛其間,景色極為動人。前人對普陀山作了這樣高的評價:“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把普陀與人間天堂西湖相比,應(yīng)該說,這個評語是客觀的。
普陀山的風景名勝、游覽點很多,主要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這是現(xiàn)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濟禪寺始建于宋,為山中供奉觀音的主剎,建筑總面積約110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