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幅攝影圖畫都有自己的主體,在攝影中除了要掌握拍攝的主要景物之外,還應該有其他的物體作為襯托。一般是把主體安排在畫面上重要而明顯的地位,陪體只位于畫上或上或下,或左右的一部分地方。主體和陪體彼此要互相聯系互相呼應,不然就會形成一個主、次分散的畫面了。
有暑著建筑特作景物目標的拍攝:有顯著建筑物作為景物目標的風光,應當以建筑物作為主體,有些景物的主體物不只是一個而是很多個,甚至可以占滿整個畫面。我們拍攝這類景物時,首先要決定它在畫面上應該占有的位置,然后決定采取的數量,再選擇拍攝的鏡頭角度。
沒有建筑特作暑物目標的拍攝:沒有建筑物作景物目標的自然風光的景物是比較多的,正因為它沒有固定的景物目標,所以自然風光的景物范圍就比較廣,可取的拍攝位置也比較靈活,在沒有固定主體目標的自然風光里,應根據景物的自然條件并結合理想的太陽光線來決定景物范圍和拍攝角度。例如桂林山水風光,山川必然有山有水,究竟應以山作主體,還是以水作為主體呢?這就要根據所拍攝的景物情況來決定了。如果河流近而山層遠的山川風景,就應以河流作主體,反之,則應以山作為主體。
以河流為主體的拍攝:拍攝以河流為主體的照片時,必須把河流安排在畫面上最明顯的地位,把遠山安排在河流的遠處或兩旁,作為陪襯河流的陪體。河流景物的水平線一般都是很明顯的,最容易把畫面劃分為二,影響賓主物體的聯系。因此,如果采取的河流是橫過畫的,它的水平線必須很明顯,我們就要選擇有明顯直線條的物體(如木船、桅桿和可作近景物的樹木枝干等)沖破橫的水平線,或以較遠距離的船艇作為近景。如果采取的河流是彎曲的,它的水平線就不會很明顯地劃分畫面。但為了顯示出河流的深遠,就應站在較高的位置以俯視角度拍攝。這樣不但能顯示景物的深遠,使彎曲的水平線在畫上形成弧線而增加了線條的美感。
山近而河遠如何拍攝:山川風景也有不少山近而河遠的,這就必須以山為主,以河為輔。山必然高于河,在山近河遠的情況下,站在山下不但不能看見河流,也不會完全看見山層的面貌。因此,拍攝山近河遠的景物,就必須站在高山上,采取山層作為主體,用俯視角度拍攝,使白色的遠河在山層間呈現。
山層景色的拍攝:拍攝沒有河流可見的山層景色,可站在高山上攝取山層為遠景,也可站在山下拍攝山形。應采取一些適當的景物作山景的陪襯,才會在畫面上形成孤山的感覺。表現出高聳雄偉或山巒峻秀的氣勢,也要尋取適合襯托高山的物體,使山景在畫面上顯現得更美而不至于枯燥無味。
森木與原野的拍攝:森林與原野同是屬于自然風光的景物,也是沒有個別固定景物目標的風光。森林的景象是隨著不同的季節而變化的,原野也會因不同的生產情況有不同的場面。例如森林里的樹木在四季中有它不同的色調和疏密程序,原野上有數不盡的牛、馬、羊群或各種豐茂的莊稼,森林與原野雖同是適宜用大場面表現景物,但森林與原野的取景方法就應有所不同。拍攝森林需要身處林中,選取有遠有近,有高有低,有疏有密的樹木場面,以平視的鏡頭角度拍攝,才能在畫面上顯示出廣闊、深遠的森林面貌。如果站在林外拍攝,在畫面上就只能見于是一片密密的顏色沉重的樹林,不僅與天空的色調極不調和,而且沒有景物的深度感。原野是一片平地,如果不站立在適當的高位以俯拍攝,也同樣不能把原野上的生活現象全面表現出來。
如何拍攝城市風光:城市風光是以街道和建筑物為主的風景,每個城市都有它的不同特點和內容。拍攝城市風光,必須著重表現出這個城市的地方特色和繁榮景色。拍攝城市風光就要根據它們不同地方特點選擇鏡頭。例如上海是一個江岸而又是我國最大的城市,水道交通暢通國內外,堤岸一帶高大的樓房也比較集中。拍攝上海城市風光,就應選擇能表現上海特點和規模的外灘作為拍攝重點。但拍攝堤岸城市的市景要有適當高度的立足點(站在四、五樓為宜),站在過高或過低拍攝具有較近樓房的景物,容易造成樓房線條不平正,變形的效果。市區其它繁華、熱鬧的地區,要尋找較高的拍攝位置來表現它的熱鬧情景(如燈光夜市),觀察其能否表現出繁華、熱鬧的街道結合在一起拍攝,因為這樣既能表現出這個地方的特點,又說明它的繁榮,拍攝出氣氛較好的城市風光作品。
鄉村風光圖片的拍攝:拍攝鄉村風光應結合農村的優美環境,盡量利用可拍攝的范圍而顯示出農村廣闊的面貌。鄉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而且較為聚集,如果站在村莊附近的山坡上,就可以把它很好地表現出來。因此,拍攝時為了呈現鄉村的面貌和深遠豐茂的莊稼,表現田園的線條等。最好尋找較高的山坡為立足點(龍勝),其次,利用四季鄉村不同的景色、農作物、色塊等作有利的拍攝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