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得是哪一年武隆一下走進了大家的視線。
記不清是什么原因武隆行一直沒能提上日程。
好像一直想著要去武隆,卻給自己找了各種借口來阻撓出行,然后就在堂而皇之的借口中忘記了。
某一天,突然想起有那么一個地方是該啟程出發了。
=============================================================
我沒有大神的攝影技術,so拍不出令人向往的大片。
我也沒有大神的后期技術,so調不出令人驚嘆的色調。
我只想在此紀念去過的地兒,記錄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再總結下經驗供想去武隆的你參考。
=============================================================
目的地:重慶武隆之仙女山、印象武隆、。天坑(學名:天生三橋)、地縫(全稱:龍水峽地縫)
留個懸念,先上一張天坑高大上的鳥瞰全景圖,看得出哪是哪么?大家可以帶著疑問去武隆走一遭。
時間:第一次2014-3-1至2014-3-2 第二次2014-7-26至2014-7-27
出行方式:火車&汽車
Tips:
1.火車去武隆:
①12306訂票,去8:04分重慶北發車,回重慶16:52武隆站發車,正常行駛2小時,單程24.5元。
②武隆火車站距離武隆汽車客運站步行20分鐘左右,武隆汽車客運站就是去仙女山、芙蓉洞、游客中心的換乘地方了。
2.汽車去武隆:
①重慶市公路客運售票網訂票,去武隆7:30四公里發車,回重慶最后一班18:00武隆發車,單程60元。
②四公里公交樞紐中心,位于南坪,也就是輕軌三號線上的四公里站。
住宿:武隆縣城忘記名字的商務酒店&仙女山鎮國土局樓上忘記名字的旅館。
Tips:
兩次去武隆都屬說走就走,所以住宿并未在網上預訂,網上沒訂到位置的不用擔心,武隆縣城汽車客運站周圍很多旅館,仙女山鎮上也有旅館,都會有住宿的,而且都離車站進,出行方便,不用過于擔心。
=============================================================
Day 1:重慶-武隆-仙女山-印象武隆
有句話叫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此話在出行當日就用上了,本來安排妥妥的時間由于晚出門十分鐘害得鹵煮一路上提心吊膽怕上不了汽車。原本說好的重慶到武隆高速三小時由于堵車最后耗時四個多小時。
話說早上8點多的車到武隆已經1點了,餓的咕咕叫的肚子得先填飽,客運站周圍有很多餐館吃炒菜,上菜速度四星,價格人均20元不到。客運站周圍也有很多旅館,沒有網上預訂功能,所以沒有預訂的盆友不怕住不到店喔。
吃過午飯在客運中心乘車前往仙女鎮找住宿,堵車悲劇在游客中心(去天坑、地縫的乘車地方)再次上演,最終耗時1個多小時抵達仙女鎮。下車就看到一個旅店,在國土局樓上,出行方便,最終敲定就住這里了。安頓好后在樓下等車去仙女山。在仙女山喜歡徒步時間也多的蜂蜂可以步行,喜歡坐車時間不夠的蜂蜂可以坐小火車。晚6點仙女山回到仙女鎮,吃過傳說中的肥腸魚后散步到游客中心乘車去看武隆印象。一定要記得貨比三家,同樣的價格不同的食材。
游客中心,如果第一站直奔游客中心的親們記得看到此建筑就要對司機吼一聲:師傅有下。
仙女山主草原
仙女山的小火車,有了它麻麻再也不用擔心走路走到腿軟了
Day 2:天坑-地縫-重慶
由于假期人多,所以計劃是早起,在游客中心開門時就沖進去購票乘車前往天坑、地縫游玩。結果卻是8點40左右進游客中心發現購票的、上車的都是排起了長隊,淚奔啊。好在人多,分頭行動,一個買票,一個排隊,半個小時左右就順利上車出發咯~
每個點游玩1-2個小時,出口沒有直接到另一景區的車,均是先回到游客中心再換乘下一景區的車。
Tips:
1、武隆人多的時候排隊浪費時間真心是錯誤的,不應該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排隊中。要想減少排隊時間怎么辦?答案是:網上預訂。全票可以直接在自助機上取票,學生票在特定窗口取,人都是比現場排隊的少很多的。
2、旅行團的大批觀眾都是早上去天坑,下午去地縫,所以先去哪里自己斟酌。
3、去天坑人多時有4個排隊上車窗口,不同窗口入口不一樣。有電梯的入口可以俯瞰天福官驛,但是電梯容量小,排隊又是傷心事。沒電梯的入口要步行,如果想居高臨下看天福官驛需要爬梯子上去。排隊前先問好到達的是哪一個入口。
天福官驛,《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唯一外景拍攝地。
天生三橋之天龍橋:天龍橋為羊水河峽谷上的第一座天生橋,又名頭道橋,高大厚重、磅礴氣勢,以雄壯稱奇。橋高235m,橋厚150m,平均拱橋高度96m。拱孔跨度20-75m,平均34m,橋面寬度147m。天龍橋橋下發育有兩個穿洞,左(南)側的穿洞稱為迷魂洞,洞底高出右(北)側穿洞120m。洞壁有大量的破痕、窩穴及溶孔等水流活動的痕跡,地下伏流曾經從左穿洞流過,后來齪彎取直改道為右側的穿洞。
天生三橋之青龍橋:青龍橋為羊水河峽谷上的第二座天生橋,又名中龍橋,因雨后飛瀑自橋面傾瀉成霧,日照成彩虹,似青龍扶搖直上而得名。橋面高度為281m,是三座天生橋中最高者;平均拱孔高度103m;橋面厚度168m,拱孔跨度13-58m,平均31m;橋面寬124m。青龍橋以高大著稱,達281m,為世界喀斯特天生橋高度之最。從橋下仰視,拱孔高曠,壁立千仞;洞頂逐次崩塌斷面呈弧形平行分布,展示著天坑、天生橋的形成、演化過程。
龍水峽地縫,路面濕滑,注意腳下,不要摔跤哦
初見武隆在2014.3.1,再次見武隆在2014.7.26,你好武隆,再見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