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和妹妹一起到武隆縣做短途旅游。三日下午乘火車到達武隆縣城,受到朋友金老師、黃老師的熱情接待。當日就到了武隆縣的仙女鎮。早就聽說仙女鎮是旅游勝地,到了那里,果然名不虛傳。平坦的公路從武隆縣城一直延伸到仙女鎮街。公路兩旁是有整齊的道旁樹,有精致的花臺,紅、黃、紫色的花把街道點綴得喜氣洋洋。鎮口是旅游接待中心,那里彩旗飄飄,車輛成行,游人成海。真是熱鬧非凡。
仙女鎮旅游景點最著名的是“天生三橋”、“天坑”、“地陷”,我和妹妹決定去游“天生三橋”。聽說那里的景致全天然形成,非常神奇。據明《一統志》記載:“龍橋山逶迤如龍,下有空洞,即五龍山。”武隆縣(原名五龍縣)因此而得名。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天生三橋景區,在不足1.2公里范圍內,三座天然石橋和兩個天坑云集在一起,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橋群。去那里游覽的人絡繹不絕。
乘上旅游車進入景點,綠樹成蔭,山峰陡峭,山勢雄奇。天生三橋的第一站是電梯。乘電梯下到山谷中央,過第一橋“天龍橋”。在電梯里,我看到山壁直立,像刀削那樣整齊,除山頂上有草樹外,巖壁幾乎是光溜溜的,在陽光下泛著白光。電梯往下降如同懸在空中,有個游客膽怯地說:“哎呀,我有恐高癥,不敢往外看”。
走出電梯,到了峽谷中央地帶,抬頭仰望,頭頂上是一塊巨石,中間有一大圓洞。據說這圓洞是遠古時代發洪水,巨大的洪流沖擊而成。低頭俯視,一條山路蜿蜒而下。迎面是一山崖洞開,像一卷洞,從巖石上可以看到很多水痕,應該是水沖刷而成的。這就是“天龍橋。
天龍橋是羊水河峽谷段天生橋群中的第一座天生橋,也最像人工橋。以雄壯稱奇,天龍橋下發兩個穿洞,南穿洞為迷魂橋,北穿洞為拱孔。天龍橋橋頂高一千一百四十米。遠觀這座橋真是雄奇壯觀。
下到谷底,天龍橋旁,有一個古式四合院“天福官驛”,據有關資料記載,這個驛站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是古代涪洲和黔洲官方信息傳遞的重要驛館。該驛館古樸神秘,環境幽絕,被《滿城盡帶黃金甲》選為唯一的外景拍攝地而揚名天下。院里房屋古香古色,有官員馬車,有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回放放廳。這里成為一個重要的旅游景點。
一條小溪從天龍橋下緩緩向前流去,順流而下是天生橋之二——“青龍橋”。在小溪左面有一小丘,一條山路盤旋上,蜿蜒而下。稱為“九道拐”。一大群青年男女直奔九道拐,一路奔跑,一路歡笑,一路吆喝,頓時峽谷沸騰,人聲如浪起伏,真有龍騰飛躍之氣勢。
我們順著緩緩溪流而下,溪水碧綠清澈,兩旁綠草蔥蘢,山風迎面,清新爽朗。迎面而來的是一高峻的山崖,中間洞開寬而深的卷門,這就是青龍橋。青龍橋是三座天生橋最為高大險峻的天生橋。橋身高281米,橋厚168米,寬124米,平均拱高103米,平均跨度為31米。它的高度和厚度,均為世界天生橋排名第一位。青龍橋形如洞開的天門,在雨后陽光下,瀑布飛灑如煙如霧,常出現彩虹,橋身映入彩虹之中,隱然可見飛龍在天,青龍橋因此得名。
行于橋下,我們不時感受到飛下的泉水散成煙霧輕輕拂過臉頰。一群年輕人雀躍著,飛跑進橋門,放開喉嚨使勁狂吼,那聲音回蕩在橋下,飛向了天空,震撼著游客們的心,男女老幼歡呼著穿過了青龍橋。
過了青龍橋,山崖邊有一條很寬的棧道通向第三座天生橋——黑龍橋。妹妹是個技術不高明的業余攝影愛好者,舉著相機四處亂拍,她說這是練技術。拍下的照片沒幾張滿意,但她還是極為興奮。經常要我當模特讓她拍,為不打擊她的積極性,只好擺擺姿勢讓她練一下技術,我們正拍得起勁,忽然聽到有人大喊:“看到了!看到了!真的像一只鷹張開翅膀,像要飛的樣子。”我順著大家仰視的方向望去,不由自主的叫起來:“哎呀!真的好像哦!”對妹妹大喊:“快照這個。太神奇了”!
那是一尊聳于青龍橋頂上的一巨石,形狀特像鷹之頭,巨石上有一尖尖的石頭向前伸出,恰似鷹之嘴。巨石下是凹進去的懸崖,似鷹之腹部,兩邊是兩個懸崖,就像張開的翅膀。站遠處看,像極了展翅欲飛的雄鷹,妹妹大練技術,連拍十幾張,終于拍到一張比較滿意的。哈哈,她得意地笑了:“看,技術還不錯哈!”
這就是很著名的“雄鷹天坑”了。是青龍橋和四周的石崖構成的“口”字型天坑,天坑高空懸崖邊一山巖酷似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俯視坑底,故得其名。
走出雄鷹天坑,就到了黑龍橋。黑龍橋橋高223米,厚197米,寬193米。平均拱高116米,平均跨度28米。在橋寬和平均拱高兩個方面居世界第一位,在橋高和橋厚方面居世界第三位。橋洞高而狹長,洞內光線昏暗,像一條黑龍盤旋洞頂。
黑龍橋多生泉瀑,其中四處風格迥異的飛泉,堪稱絕境,珍珠泉,從橋東頂部涌出,飛泉涑玉,隨風飄灑,晶瑩剔透,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美感;霧泉,由洞頂一小孔中噴出,似輕煙、似薄霧,入地不見其蹤;一線泉,從橋洞中部瀉下,水流聚于一線,不散不離。三疊泉,自橋壁奔流而出,一波三折,錯落有致。
我們一路欣賞著這些泉水走出了黑龍橋,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小小的湖泊,水藍瑩瑩的,清汪汪的。倒影著山崖灌木,更是清幽秀奇,微風帶著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真是爽極了。
走出景區,登上返回的山路,我回望著天生三橋:黑龍橋、青龍橋、天龍橋和雄鷹天坑,望著那雄奇陡峭的山崖,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偉力!對大自然這位神奇的造物主油然而生敬意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