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在許多地方,不少旅游景點要么有山無水,要么有水無山,總給人一點“有山無水枯躁,有水無山單調”的遺憾,都巴望有一所在是既有山又有水的“精妙”之處。
閨藏于武陵山下的芙蓉湖,是繼芙蓉江江口水電站在江口鎮和石橋鄉的庫區蓄水后,形成的一汪高峽平湖。它就是一幅令廣大游人向往的美山秀水。
我們用“詩鄉畫海”、“錦繡天地”來形容她,一點也不顯得過分。
湖畔美如畫卷
到過芙蓉湖的游人都感嘆,一進入湖區,就像置身于錦繡的畫卷里。
此湖方圓十多公里,泱泱澤鄉,波光粼粼,天青水藍,一碧如澄。環湖大山合圍,有直指云天的高峰雄崖,有蒼翠欲滴的嶺崗小丘,有生機盎然的蓬蓬雜樹,有沿湖密布的黛紫竹叢,有蔥綠如翠的片片蕉林。沿湖四處有多處起伏不定的山巒,由層層梯田將其覆蓋。夏日里,茁壯的秧苗在熏風的鼓動之下涌浪起舞。金秋時節,滿田滿壩的成熟稻禾泛出一縷縷耀眼的毫光。緊靠湖岸的農家種著各種果樹,一簇杏林桃園甜梨蜜橘,一年四季結滿累累的果實,自豪無比地漫淌出濃郁的清香。
湖中山靈水動
舟行湖上,撲入眼簾的是“水在山中,山在水里”的唯美意境。蒼翠的山影倒映在湖中,纖毫畢現,仿佛嵌在巨大的明鏡里,十分清麗和生動。崖棱皺褶,樹枝搖曳,蕉葉滴露均清晰可見,歷歷入目,讓人難辨真幻,只覺得游船就在山巔上徜徉。此番情景,使人想起清代學士袁牧寫的“江到興安水最清,簇簇青山水中生,分明看到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那膾炙人口的詩句。
環湖看山,一座座秀麗峻拔,其形千姿百態,有如“廟堂高聳”、“頑猴觀月”、“駿馬奔騰”、“佛爺端坐”、“少女采茶”、“金犬嘯天”等等。每一座山峰,都令游人駐足良久,反復欣賞、細細品味,遐思馳騁。
多數時日,芙蓉湖水面恬靜,柔瀾四蕩,溫婉若處子。清晨,輕紗般的薄霧迷迷漫漫,飄浮在水面上,整個湖區就像一處圣潔的云海仙境,若遇水靈靈的山妹子亮喉高歌,很快會把人們帶進詩情綿綿的意境。下雨的日子,朦朧的一湖煙雨,別有一幅景象,此時的青山、雄崖、翠崗、果林全被籠罩在晶瑩的雨簾中。傍晚,當夕陽噴火,余輝染紅天際的時候,湖中立即變成輝煌燦爛的世界,斑斑駁駁的晚霞把湖面描繪得絢麗多彩,千頃碧波猶如一塊巨大的七彩綢緞,閃動飄蕩,令人賞心悅目,誰能不感嘆芙蓉湖的壯美和無窮的魅力呢?
蕩舟猶進神仙境
隨著槳聲“咿呀”,小舟在兩行白浪的簇擁下,輕快幽靜地向前行進。我坐在平穩的小舟之中,內心卻澎湃不已,雙眼恰似兩個忙碌的攝像機鏡頭,大容量地把奇觀美景一一攝錄下來。此湖近岸臥著蒼翠如滴的嶺崗小丘,生長著蓬蓬的雜樹、黛紫的竹叢、翠綠的蕉林和密密的松柏和楓樹。袒露的崗巒上壘著層層的梯田,露出樹叢掩隱的農舍,不少庭院旁邊的果園里,還懸垂著未采摘的累累耀眼的紅桔,莊稼地里,成片的麥苗被露珠浸潤,蓬蓬的油菜正抽苔生長,蔥籠的胡豆秧已綻開紫色的花瓣,一行行墨綠的土豆苗把斜坡陡地梳理得整整齊齊。
凝思之間,忽聽到頭頂傳來一陣鳥鳴之聲,仰天一望,只見幾十只白鷺“吱吱”歡叫著從東向西飛去。聽船夫講,湖區以前生態環境就好,早就是白鷺的故鄉,在四周的竹叢里、楓林中和楠木、青杠樹上,到處都是白鷺的巢穴,有人數了幾天的時間也得不出一個具體的準確數字,估計有上千只吧。每天清晨,一群群的白鷺就披著黎明的霞光飛出竹梢樹端,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這晨霧彌漫的湖中上空翱翔,在山光水色中抒寫一首首帶著晶瑩露珠的詩行。有時候,它們在忘情得意之時,還會群起凌空俯沖而下,擊水尋趣,戲浪取樂,掠起束束潔白的水花,牽動湖水閃耀著星星點點的波光。若是遇到眾多的游人乘船觀賞湖中風景,這些靈性十足的生物還會驕傲地發出“吱吱”悅耳的啼鳴,展示它們熱情好客的天性,歡迎四面八方游客的到來。
傍晚,當夕陽噴火、余輝染紅天際的時候,外出覓食辛勞一天的白鷺們又排成一行一行的隊伍,在落日的余輝中結伴歸巢。這時,湖區瞬間變成煌煌燦燦的神奇世界,斑斑駁駁的霞光把湖面涂抹得絢麗多彩,萬頃碧浪頃刻被染成一塊巨大無比的七彩綢緞,不斷隨風飄飄蕩蕩,展現出眩目的壯美和無窮的魅力,令人不知自己是在仙境還是人間。
湖區傳說故事多
在芙蓉湖區,除了領略和欣賞如詩如畫的風景,還可以到民間去訪聽許多神奇的傳說和雋美的故事,令人對這片山水融含的豐富文化產生如癡的敬慕和贊美。
流傳幾千年的芙蓉花仙與芙蓉江的傳說,講述了芙蓉江的來歷和天庭仙女芙蓉花仙下凡為民造福的動人故事。上世紀二十年代初,賀龍將軍在任國民革命軍川東邊防警備旅旅長駐扎江口時,傾聽民聲嚴懲石橋一帶為非作歹的惡霸張欽軒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夸贊。有關石橋特產的“芙蓉金豬”由芙蓉花仙送種,后由賀龍將軍更名的傳說更成為百姓口口相傳的曠世美談。另外,關于石橋鄉境的“白龍洞”、“玉皇冠”、“天池壩”、“白玉寺”等景點的傳說故事,更是神奇無比、美侖美奐、令人動容。
芙蓉湖,好一個魂牽夢縈的詩畫之鄉!
《《《故事鏈接
芙蓉花仙與芙蓉江的傳說
盤古開天辟地后,大禹到芙蓉江流域治水,最后將洪水引到江口場匯入烏江。老百姓感謝大禹恩德,把這道水流取名為“盤古河”。
渝黔兩地的水患消除后,玉皇大帝要在天庭設宴祝賀。王母娘娘召來外侄女芙蓉花仙,要她在百日內精釀出百花仙酒。表姐麻子仙姑平日嫉妒芙蓉花仙,這次聽說她奉詔為王母娘娘精釀玉液,決意巧施奸計,讓她在大庭廣眾面前出丑。
芙蓉花仙采來百花,下了釀料,就在作坊里忙碌起來。九九八十一天,她在作坊里一刻也沒休息,累得面容憔悴,兩眼深陷,四肢乏力。狠毒的麻子仙姑趁表妹睡著的機會,忙在酒料上做了手腳。待百日期滿,芙蓉花仙精釀出來的仙酒卻是又苦又酸的幾壇黃水。王母娘娘丟了面子,氣得暴跳如雷,不問青紅皂白,就派人把芙蓉花仙趕出天門。
芙蓉花仙委屈地懷抱一個仙酒瓶,悲恨地離開天庭,踏著祥云啟程回蓬萊。路過盤古河上空時,因神魂不定,身子碰到張果老立在漩壩江邊矗天的大石柱上,使仙酒全部倒進峽江清澈的溪流里。芙蓉花仙正在責怪自己不小心時,突聞陣陣馨香自峽谷中泛起,低頭俯視,只見原來渾黃的江水已漫江碧透。兩岸青山披黛,魚群跳躍歡騰,百鳥啁啾鳴囀,好一派幽深祥瑞的景象。
看到此處江山美景,芙蓉花仙漸漸陶醉于中,于是按下云頭,到盤古河住了下來。
美麗善良的芙蓉花仙,為了讓她居住的山水美如蓬萊,悄悄回到天庭,向管理御花園的仙長討來芙蓉花種,遍撒沿江兩岸。幾載辛苦培植,幾度風雨滋潤,盤古河兩岸成了一片芙蓉花的世界。每逢春花天、秋月夜、芙蓉花仙都要與民間同樂、與鳥同樂、與獸同樂。沒過幾年,盤古河流域成了歌舞升平的世界。
又是一年芙蓉花盛開的季節,王母娘娘的使者突然駕到,聲稱昔日釀酒事件已被甄別,全系麻子仙姑嫉妒所為,今奉命召花仙返回天庭,重為玉皇大帝精釀仙酒,再開筵宴。芙蓉花仙忍辱離開天庭數載,辛辛苦苦把盤古河開發建造為人間仙境,不愿回到瑤池。后來,觀世音受王母娘娘委托專程趕來相勸,對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芙蓉花仙終覺得沉冤大白,遂隨同觀世音依依不舍地告別盤古河返回天庭。
人們為了紀念芙蓉花仙,便將盤古河改名為“芙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