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山天尺情緣景區是白馬山旅游度假區第一個開放迎客的旅游景區,依托當地歷史悠久的貢茶文化和片狀分布的優質茶林資源,天尺情緣景區將茶文化作為景區主題文化之一,堅持走茶旅融合發展之路,努力實現茶產業、茶產品、茶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協同發展。
-
白馬山茶旅融合發展情況
文章來源: 武隆人民政府 作者:匿名 時間:2020-07-27 10:17:27摘要: 白馬山天尺情緣景區是白馬山旅游度假區第一個開放迎客的旅游景區,依托當地歷史悠久的貢茶文化和片狀分布的優質茶林資源,天尺情緣景區將茶文化作為景區主題文化之一,堅持走茶旅融合發展之路,努力實現茶產業、茶產品、茶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協同發展。一、茶資源開發基本情況(一)規模天尺坪茶園種植基地,平均海拔1300米,面積達1059.71畝,主要茶樹品種有金觀音、川小葉種、金牡丹等。茶園山勢陡立于烏江之上,近乎垂直,烏江溫暖水汽直沖1300米崖頂與高山地區冷氣流共同形成了全區范圍內獨有的“T”字型小氣候,形成了茶葉生長特有的、得天獨厚的條件。茶葉成品年生產能力2萬余斤,平均年產值1000余萬元。(二)茶品牌2017年4月完成了對“仙女紅”商標的收購,該品牌于2010年注冊。目前區旅游公司擁有“仙女紅”、“天尺”、“天林云翠”等多個商標品牌,主要“仙女紅”品牌榮獲《第二屆國際茶葉博覽會品鑒用茶》《中國西部茶竹茶具交易博覽會金獎》《重慶市第九屆“三峽杯”名優茶評比名優茶類金獎》,是難得的紅茶產品,也是當前公司主推品牌。(三)制作方式及產量目前,茶園鮮葉年產量約6萬斤、生產成品茶約1.2萬斤。因原臨時廠房簡陋、設備老化,不能滿足生產需要,2018年,公司投入約1045萬元,建設了現代化生產廠房-水晶茶廠,形成了兩條較具規模的生產線,該生產線日生產能力達1000余斤。二、茶旅融合發展情況(一)茶園基地提升旅游景觀。依托景區內大面積的茶樹,精細打造現代觀光茶園和貢茶園兩大茶景觀景點,游客在景區內多個景點可一覽大片茶園的美麗風光,極大地提升了景區的觀光價值。(二)自采自制豐富旅游體驗。景區充分利用品質優良的高山茶和野化茶資源,結合游客需求打造茶體驗項目,游客可以親自到茶園中采茶,采完茶后在茶體驗中心專業制茶師的指導下制茶,最終品茗。游客在采茶、制茶、品茶的過程中既增加了對茶的了解,又提升了來景區游玩的趣味性,一舉兩得。(三)茶產品延伸為旅游產品。為游客量身打造了制茶項目,游客可將自己采摘的茶葉帶回茶體驗中心加工制作為成品,作為旅游伴手禮。另外茶體驗中心同樣有專業制茶師精心制作出來(四)茶藝表演演繹旅游文化。煮茶聽古琴,焚香讀詩經。在貢茶園設置表演場地,由古箏師現場撫琴,茶藝師現場煮茶。同時,創造性引進長嘴壺茶藝表演,提升茶文化內涵,豐富茶文化演繹的內容和形式。(五)科普茶知識納入研學旅游。打造的天尺坪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已成功申報市級研學基地,計劃在今年招生運營。按照課程設計,景區茶產業將作為研學基地的重要教學內容,讓研學學生參與到茶葉種植、管護、采摘、制作的全過程,提升學生的知識面和動手能力,同時傳承中國傳統茶文化,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學有所得。三、茶產業的扶貧價值通過打造觀光茶園,極大地帶動了當地居民的就業增收。一是每年支付土地流轉費用約80萬元;二是請當地群眾采摘鮮茶葉,區旅游公司進行收購,每年支付采摘費用約90余萬元;三是委托由當地群眾成立的集體企業—福勤勞務公司負責開展景區茶園管護工作,每年支付勞務費用約100萬元。真正建立起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和農村發展的長效機制,帶動周邊200余戶農戶脫貧致富,人均增收10000元以上。【免責聲明】:本平臺發布及轉載文章僅作同行交流學習,部分數據來源于網絡,未經證實,并非商業用途,也并非針對具體單位和個人,請勿對號入座,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有版權疑問,或者文章內容出現侵權行為,請聯系本官網后臺,我們會第一時間及時進行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