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游白馬山慢享茶葉香
白馬山旅游度假區將深挖“茶文化”做好“茶文章”
琴臺茶寮效果圖
茶山巍峨
靜候游客光臨
揀選茶葉
作好“茶文章”
豐收的茶山(陳勇/攝)
本報記者付琳眉
編者按
白馬山旅游度假區是我區按照國家級標準建設的第二個旅游度假區,度假區管控面積478平方公里,區內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在白馬山旅游渡假區即將開門迎客之際,本版將開設“打探·白馬山耍事”專題,帶您一探白馬山好耍之處。
走進白馬山望仙崖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山的嬌翠欲滴,漫山遍野的茶葉,裝扮著白馬山。這就是景區著名的“茶山福地”景點。
白馬山產茶歷史十分悠久。
據東晉史學家常球撰《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南極黔涪。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蠶麻等,魚鹽銅鐵,丹漆茶蜜……皆納貢之。”這表明早在3000年前,白馬山已是產茶區。
此外,唐末五代人毛文錫在《茶譜》中曾有敘述,以前在涪州地區有三種茶葉視為佳品并奉為貢茶,分別是賓化茶、白馬茶、涪陵茶。
由此看來,白馬茶在唐代就是名茶。
茶,是中國傳統禮儀中的重要媒介。而今,白馬山在“茶文化”上深下功夫,在這里,我們可以了解中國茶文化,學習茶禮、茶道,重溫“廉、美、和、靜”的茶德修養,感受茶葉隨風而動的絕美大自然風光。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白馬山貢茶園別具一格。
在貢茶園的大門口,可以望見狹長的登山步道及高處的茶亭,撲面而來的,是氤氳著歷史和文化的茶葉芬芳。
來到茶海,人們立即被綠色的海洋所吸引,一陣風吹過時,茶葉隨風搖曳,酷似“浪花”。
沒有轟隆隆的器械聲,也沒有滴滴滴的車喇叭聲,能聽見的只有樹葉摩擦聲,這是大自然贈與的寧靜、閑適。
走累了,隨處而歇。坐看整片茶海,采茶姑娘立于茶海中間,專心致志采茶,嘴里哼著小曲兒;游客往來于茶海間,有的肆意奔跑,有的駐足拍照,好不熱鬧。
卸下所有疲憊與倦意,遙望茶山云霧繞,醉聞茶香往心上,耳聽山歌入夢來……一副山水畫卷若隱若現。
繼續往前,敲鐘望茶亭、撥瑟聞茶亭、擂鼓采茶亭、撫琴獻茶亭等四座小亭坐落于茶園,分散開來,遙相呼應。
敲鐘望茶亭,十分氣派,是貢茶園茶亭中地勢最高的。站在此處,一眼望去,遠山、茶海風光盡在眼前,還可俯瞰整個白馬山游客接待中心。其獨特的三葉造型,映入眼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得到完美展示。
繼續往前,來到撥瑟聞茶亭。喝著茶、聞其香、聽著音,此情此景仿佛穿越千年,回到古代。在這里,可以品嘗仙女紅茶。“仙女紅”是高山茶,終年生長在云霧繚繞、晝夜溫差大、空氣清新的環境下,使得它的口感更佳甘醇、鮮甜。
游游走走逛完擂鼓采茶亭和撫琴獻茶亭,休憩品茶、體驗茶文化的場所——琴臺茶寮,必須一去。
琴臺茶寮,南望萬畝茶園,北眺核心商業街。
到了琴臺茶寮,人們首先會看到長約90米、寬約60米的茶祖祭祀廣場。這里復原了古代巴國祭祀茶祖神農氏的場景,是茶文化的核心與精神高地。
整個廣場和祭臺都仿照巴國時期的建筑風格,包括鑄制的青銅鼎、圖騰石柱、祭臺等。祭祀廣場天圓地方,方太端坐神龍氏,中間矗炎帝造像,四周以四方神獸守護,地面鋪裝以四方神獸圖騰鎮守廣場四方,極大烘托出廣場之莊嚴、神秘與儀式感,坐姿神龍氏,沉穩莊嚴肅穆。
走幾步,琴臺茶寮出現在眼前。整個琴臺茶寮外觀呈鋼琴狀,似鋼琴的柔美線條,卻又彰顯了恢宏的氣勢,格調十分雅致,令人贊嘆不已。
在這里,可以鳥瞰茶山全景。
走進廳堂里,有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說、茶道的解說和茶藝表演,不僅可以領略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還能夠觀賞白馬山的旖旎風光。
如果感興趣,在附近的茶莊群里住上一兩個月,邊品邊學,悠然自在。
古有貢茶以示君,君有賜茶以敬臣;在家中,子媳奉茶湯以事父母;夫唱婦隨,以茶互敬;兄以茶友弟,弟以茶敬兄。家里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
游完白馬山,回程時,帶上茶葉伴手禮贈與親人朋友,與之分享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茶文化”氣息,恬淡而幸福。
——敲鐘望茶
貢茶園四大茶亭中地勢最高便是敲鐘望茶亭。
這個亭子最初的功能,是用來接待前來收貢茶的官員,是茶園中頗有氣勢的建筑物。
亭子里有一排古老的青銅編鐘,古人用“鐘鳴鼎食”來形容家族興盛富貴,可以拿著小錘輕輕敲打一下編鐘,鐘聲便會響徹整個山頂。站在端頭的眺望臺,一眼望去,遠山、茶海風光盡在眼前,茶樹碧綠連綿,綠浪翻涌;鐘聲在耳邊陣陣回蕩,經久不衰;在這里,可以感受著茶亭之名,回想當年收茶盛景。
——撥瑟聞茶
在這兒,要用嗅覺,從另一個方面更加深入地了解仙女紅茶。
進入這個亭子,依稀可見前方有一條小路,沿著這條老路,隱約可見藏在樹蔭里的一口古井。
在以前,有人挑水回亭,燒水泡茶,并施于路人;而在亭中,擺放著一種古代樂器。彈奏的樂聲如清風流水,如月色荷影。這個樂器叫瑟。
瑟有二十五根弦,唐代大詩人李商隱在《錦瑟》中曾寫道: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也就是說,瑟的每一弦彈奏出來的聲音,都會讓人回憶起最美好的那個時刻。
喝著茶,聞其香,聽著音。此情此景,必定成為心中甚是美好的回憶。
——擂鼓采茶
此亭有一面大鼓。每年4月,也就是茶葉最好的清明前后,茶農會在這兒舉辦采茶大會。而這面大鼓,就是采茶大會上用來給大家加油鼓勁的。
在古代,每年清明節,貢茶園的官吏就會在這里舉行采茶比賽。方圓數十里的村婦茶女,都會集聚在這兒比拼采茶技藝。鼓聲一響,各路人馬遍布山崗,鼓聲在茶海中翻騰不休,采茶姑娘們干勁十足,幗巾攢動,茶歌起伏,十分壯觀。
這一活動傳承至今,期待朋友們4月采茶大會的時候,一起來感受一下,那會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撫琴獻茶
這座茶亭是茶農將上好的貢茶獻給皇帝的重要象征,故而茶亭的形制也選擇了中國傳統建筑中規格最高的形制。
茶亭里小廣場正中擺放著幾擔籮筐裝著的貨物以及正在進獻的官員雕塑,想象著當時獻茶的場景:在悠揚的琴聲中,茶農們將采好的茶葉用簍裝好,拿到亭前來,由官員隨機點一個人,這個人就獻上他采的茶。官員接過茶,仔細看、聞,還取一些咀嚼嘗鮮,從各個方面來檢驗茶的質量。
整個獻茶過程極具儀式感,因為在當時農耕社會,為皇家收茶是特別神圣的事情。